En
首页 / PCB行业新闻

满负荷生产!PCB设备商托璞勒在手订单近2亿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四川托璞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璞勒”)成功入选。这家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的高端智能装备定制化研发生产企业,凭借其在电子电路装备领域的“独门绝技”,为四川遂宁本地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满负荷生产掀热潮 产销两旺破局前行



走进托璞勒的生产车间,钣金、精加、焊涂、组装调试与检测验证智能车间一片繁忙。机器轰鸣声中,500余名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生产订单,每天有4000-5000个零件从这里产出。“目前我们的生产态势非常良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托璞勒制造部经理徐志明介绍,公司正在集中生产一批来自越南健鼎和上海东丽的订单,总价值约4500万元。

产销两旺的势头从数据中尤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实现产值近5亿元,在手订单还有近2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的80%以上。“按照目前的进度,全年产值超6亿元的目标可顺利完成。”托璞勒项目经理王培顺信心满满地表示。据悉,企业产品不仅站稳国内市场,更远销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制造”的智能装备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独门绝技"筑壁垒 细分领域拔得头筹



获评“小巨人”企业的核心优势在哪里?托璞勒的答案在于其在特定细分领域掌握的“独门绝技”。以铜箔叠合技术为例,目前企业已实现量产7.7秒一个节拍,而国内同行业一般需要8.4秒。“这项技术让我们的产品在精度、稳定性和效率上,比市面上同类产品高出至少一个档次。”徐志明表示,这不仅助力客户在该领域处于领跑地位,也是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基石。

王培顺透露,在电子电路装备领域,托璞勒的叠合、裁撤都基本达到了国内最高效率。特别是在覆铜板和印制电路板智能产线方面,叠合可以做到8秒以内,领先同行业;PCB叠合可以做到国内最薄的1010pp。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企业在细分市场中跻身行业头部。


双轮驱动强根基 专利技术破"卡脖子"难题



为参评“小巨人”企业,托璞勒在工艺和技术方面下足功夫。在工艺数据化方面,企业将过去依赖老师傅经验的关键工艺参数全部进行了量化、标准化,并建立了完整的工艺数据库。“这确保了产品品质的极致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徐志明介绍。

在技术专利化方面,企业构建了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4项。这些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智能产线设备中,特别是在CCL行业实现了进口替代。“以前这类设备主要依赖日本和美国进口,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和功能改善。”王培顺表示。


实施智能化改造 综合效率提升30%



当前,托璞勒正在深入推进智能化变革。在检测环节,企业用三坐标测量仪替代人眼和手工量具,准确率高达99.9%以上;原材料检测使用光谱仪代替人工药水检测,速度提升10倍,准确率达100%。在生产管理方面,企业淘汰老旧设备,采用数控设备如切管机替代锯床,实现生产系统实时监控和数据追溯。

物流物料管理方面,企业采用ERP与MES系统双结合,从订单生成到原材料进销存,再到成品流转和生产现场监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智能化改造,我们的总体生产效率提升约30%,产品不良率降低60%,订单交付周期也缩短近50%。”徐志明介绍,“这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更是企业响应市场速度和韧性的巨大飞跃。”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锚定新起点再出发



据了解,托璞勒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与工艺改善为宗旨,每年按营业收入的6%加大研发投入,专门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在中试设备方面,企业建立了中试精密零部件加工产线,专门用于CCL和PCB的智能产线开发。

在专业化、特色化方面,企业聚焦细分市场,在铜箔生产线等领域实现突破。从2018年落地遂宁高新区至今,企业员工从100人发展到800人,实现了“一公里”协同发展圈。

“获评‘小巨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王培顺表示,未来托璞勒将继续以行业智能装备“专精特新”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与工艺攻关为抓手,提高生产效能,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在电子电路装备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国内外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数字化产线设备,推动遂宁本地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不断发展。

电话

+86 191 9627 2716
+86 181 7379 0595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下午5:30

Copyright © 湖南省电子电路行业协会 备案号:湘ICP备2023033228号-1Site map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